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一亩食用菌带动一个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短、平、快的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把贫困户吸纳进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机会,搭建一个实用的学习平台,给予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实现“一个贫困户发展一亩地食用菌,一年可脱贫三年奔小康”的致富目标。
黔西市2013年成功引进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坚持龙头带动、园区推动、市场拉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联动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黔西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全面推广应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周年生产销售食用菌产品,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技术培训及咨询的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一、以点带面促发展,食用菌“1+10+N”裂变发展初显成效
以“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的经营理念,建立“公司+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在帮助贫困户脱贫上,实施“1154”精准扶贫模式,一个贫困农户种植一个大棚的香菇,一批种植5000袋,一年种植2.4批获利4万元。通过两年努力,黔西市新桥村81户贫困户327人一次性全部脱贫。2017年,开始实施食用菌产业“1+10+N”裂变发展计划,以“1”个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黔西市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园,带动建设“10”个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种植区,再由这10个示范种植区带动“N”家农户(企业、合作社)从事食用菌产业种植。2017年,新建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种植区3个,发展食用菌1280万袋,带动农户1586户,其中贫困户500多户,户均增收1.9万元,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累计辅导发展合作社及小微企业14家。
二、建立“N+1+9”保姆式的技术服务体系,产业技术好学习
公司整合省内外人才资源,以贵州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深度合作,组建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技术主管3人,已培训本地技术员10人的技术团队。用工业化的方法,把繁杂的食用菌种植技术进行专业化分工,分成集约化培育菌棒、产业化出菇、保护价回收产品三大环节。在食用菌产业化出菇基地,把10户农户分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示范户,每户培训一个技术明白人,分片区选派“N”个熟练掌握本地食用菌产业技术的专职技术主管到种植现场,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重点培训各组的“1”个示范户,再由示范户辅导带动本组的“9”户进行食用菌种植。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手把手将技术交给农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做给农民看,达到每户培养出1个技术能人,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效的保证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地生根、发芽成长。
三、建立专业生产分工分利机制,农民收益有保障
公司采用“聚—散—聚”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前端对技术要求高、设备投入多、资金投入大的菌种提纯、复壮、培育工作由公司做,菌棒由公司和示范种植区的示范合作社按所带动区域有计划地集约化生产培养,中间出菇环节由农户分户做,带动当地农民创收致富,后端的产品统一回收、加工、销售,由公司统一开发销售渠道,统一建设品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良性的食用菌生产经营体系。
为了有效规避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采取“龙头公司+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由贫困户参与组成经营主体与龙头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统一购买公司指定生产的菌棒,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服务(N+1+9模式),农户按生产技术要求完成出菇管理工作,公司统一保护价回收产品,并保证80%的农户每个菌棒可获收益2元。解决了单个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技术问题和市场难题,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一亩地食用菌带动一个贫困户走上自我造血的“致富路”
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一户贫困户只要通过特惠贷贷款投资5万元(其中,建设230平方米的2个出菇大棚投资18860元,购买菌棒1万袋投入3万元,土地使用费630元),发展一亩地香菇,一次可以排放香菇菌棒1万袋,一年可以种植两批次,共计2万袋,可产鲜香菇15吨,按保护价销售,年收入达到11.3万元,减去综合成本6.4万元,年获利4.9万元,利用利润进行循环投资,三年内可以还清所有贷款,且有了种菇大棚和继续发展的本钱。这是一个贫困户干得来、能脱贫、可致富、不返贫的健康产业,带动贫困户走上自我造血的“致富路”,共筑同步小康梦。
黔西市2013年成功引进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坚持龙头带动、园区推动、市场拉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联动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黔西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全面推广应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周年生产销售食用菌产品,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从事货物进出口业务,技术培训及咨询的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一、以点带面促发展,食用菌“1+10+N”裂变发展初显成效
以“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的经营理念,建立“公司+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在帮助贫困户脱贫上,实施“1154”精准扶贫模式,一个贫困农户种植一个大棚的香菇,一批种植5000袋,一年种植2.4批获利4万元。通过两年努力,黔西市新桥村81户贫困户327人一次性全部脱贫。2017年,开始实施食用菌产业“1+10+N”裂变发展计划,以“1”个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黔西市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园,带动建设“10”个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种植区,再由这10个示范种植区带动“N”家农户(企业、合作社)从事食用菌产业种植。2017年,新建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种植区3个,发展食用菌1280万袋,带动农户1586户,其中贫困户500多户,户均增收1.9万元,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累计辅导发展合作社及小微企业14家。
二、建立“N+1+9”保姆式的技术服务体系,产业技术好学习
公司整合省内外人才资源,以贵州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与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深度合作,组建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技术主管3人,已培训本地技术员10人的技术团队。用工业化的方法,把繁杂的食用菌种植技术进行专业化分工,分成集约化培育菌棒、产业化出菇、保护价回收产品三大环节。在食用菌产业化出菇基地,把10户农户分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示范户,每户培训一个技术明白人,分片区选派“N”个熟练掌握本地食用菌产业技术的专职技术主管到种植现场,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重点培训各组的“1”个示范户,再由示范户辅导带动本组的“9”户进行食用菌种植。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手把手将技术交给农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做给农民看,达到每户培养出1个技术能人,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效的保证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地生根、发芽成长。
三、建立专业生产分工分利机制,农民收益有保障
公司采用“聚—散—聚”的产业发展模式,即:前端对技术要求高、设备投入多、资金投入大的菌种提纯、复壮、培育工作由公司做,菌棒由公司和示范种植区的示范合作社按所带动区域有计划地集约化生产培养,中间出菇环节由农户分户做,带动当地农民创收致富,后端的产品统一回收、加工、销售,由公司统一开发销售渠道,统一建设品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良性的食用菌生产经营体系。
为了有效规避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采取“龙头公司+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由贫困户参与组成经营主体与龙头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统一购买公司指定生产的菌棒,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服务(N+1+9模式),农户按生产技术要求完成出菇管理工作,公司统一保护价回收产品,并保证80%的农户每个菌棒可获收益2元。解决了单个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技术问题和市场难题,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一亩地食用菌带动一个贫困户走上自我造血的“致富路”
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一户贫困户只要通过特惠贷贷款投资5万元(其中,建设230平方米的2个出菇大棚投资18860元,购买菌棒1万袋投入3万元,土地使用费630元),发展一亩地香菇,一次可以排放香菇菌棒1万袋,一年可以种植两批次,共计2万袋,可产鲜香菇15吨,按保护价销售,年收入达到11.3万元,减去综合成本6.4万元,年获利4.9万元,利用利润进行循环投资,三年内可以还清所有贷款,且有了种菇大棚和继续发展的本钱。这是一个贫困户干得来、能脱贫、可致富、不返贫的健康产业,带动贫困户走上自我造血的“致富路”,共筑同步小康梦。